欢迎来到自学吧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学校大全 >> 中职学校详情

温州沙城中学 温州沙城中学的历史沿革

来源:网络 作者:网络 发布时间:2025-03-16 10:12:53

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温州沙城中学,以及温州沙城中学的历史沿革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。

温州沙城中学的学风解读

主动:学生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去。要做到自我管理、自我选择、自我教育、自我评价、自我监控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。具体而言,就是要主动做好预复习、归纳小结等工作,勤于思考,不要仅仅满足于听懂、学会,要善于提出疑难问题,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。

勤奋:《周易》云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君子学习处世,应象天一样,刚毅坚卓,发奋图强,永不停息,通过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地提高自己能力与素养。

善思:《论语》云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“学然后能行,思然后有得。”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业精于勤荒于嬉,行成于思毁于随。”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这是古人留下的经验之谈。作为学生在学习上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,主动探究,要乐于提问,敢于质疑,善于质疑,唯思考可以致深远,唯善思可以辨真伪,辨真伪才能得真知。

踏实:作为沙城中学学生在学习方面要脚踏实地,循序渐进,不好高骛远,在基础知识方面要扎实,在基本方法方面要扎实,在基本素养方面要扎实.

温州沙城中学的历史沿革

1965年9月,学校招收一个班64名学生,每周安排三个下午农业劳动,践行半农半读制。学校始名“天河公社初级农业中学”,校舍假用原林宅祠堂。创办人方明吉。

1969年2月,按全日制普通中学教学计划授课,学校易名为“天河公社中学”,迁入新校舍(永阜村)。

1971年9月,七甲片为就近入学起见,增办七甲中学,选址盐廒,七甲片学生从天河公社中学分流。

1975年9月,三甲片、天乐片自办初中,成立天河公社第二中学。自此,天河公社中学,改为“天河公社第一中学”,七甲中学改为“天河公社第三中学”。

1975年9月,天河一中开始招收高中班一个。1981年,因调整校网,停招高中班,1982年6月高中班全部毕业。高中共招6届毕业生240多人。

1980年9月,天河三中迁入七一村(现沙城镇中学校址)。

1984年,原天河公社分为四个乡,天河一中和天河三中各更名为“四甲乡中学”和“七甲乡中学”。

1988年,七甲乡改镇,七甲中学改名“沙城镇中学”。

1991年10月,四甲乡中学迁入烟台村(现沙城三小校址)。

1992年,扩镇并乡,四甲乡并入沙城镇,四甲中学改名为“沙城镇第一中学”,沙城镇中学改名为“沙城镇第二中学”。

1994年8月,为适应沙城镇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,沙城一中和沙城二中两校合一,取名为“瓯海区沙城镇中学”。

2000年,瓯海政区调整,永强片并入龙湾区,遂命名“龙湾区沙城镇中学”。

温州沙城中学沙城中学简介

温州市龙湾区沙城镇中学,坐落在大罗山东麓风景优美的沙城中心大街148号,创办于1965年8月,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学校。作为市级示范初中和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,该校由叶林忠校长掌舵。

学校占地约40亩,建筑面积9797平方米,绿化面积达到8200平方米,环境优美。现有26个教学班,1223名学生和87名教职工,其中70位教师拥有本科学历,38位教师为中、高级职称,还拥有8名市区级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代表。学校保持了100%的在校生巩固率和毕业率,升学率超过98%。

校园设施先进,投资560万元的现代化多功能体艺馆集科技、体育、艺术于一体,配备了300米跑道、多媒体阶梯教室、语音室、计算机房和各类实验室,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。图书馆藏书丰富,达3万余册,教学资源充足,符合国家Ⅰ类标准。

学校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,秉持"乐育菁莪,为人师表"的教育理念,校训为"文明、勤学、务实、进取",校风强调"攻书、悟理、立德、树人",并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特色。学校积极发展各类社团,如文艺队、田径队、文学社、科技社和广播台,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质教育平台。

自2001年以来,教师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,省级和市级奖项共146人次,区级奖项523人次,学生也取得了显著成绩,省级和市级奖项合计122人次,区级奖项1255人次。学校荣膺多项荣誉,包括市区先进集体、绿色学校、中考先进考点等50多项,展示了其在教育领域的优秀表现。

温州沙城中学的校训解读

乐学:出自《论语·雍也》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意为以学为乐,寓学于乐。“乐学”是一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,是求知的理想境界,作为学校要为师生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,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,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,从而创造一个乐学的外部环境;作为教师善教乐教,寓教于乐,教师要从“学”的角度审视“教”的行为,让学生“乐学”是我们在教育中努力的方向;作为学生要把求知当作一种乐趣,把学习的过程当作快乐的体验,享受学习带给自己的幸福和快乐,变“苦学”为“乐学”,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。

勤勉:所谓勤勉,有凡事须勤勤恳恳、努力不懈之意;就是遇事尽力多做、不断去做,即使条件还不具备,力量还不够,仍要鼓励自己坚持去做。勤勉和成功是互为表里,常常有很多人因为勤勉而成功,但却很少因懒惰而成功。一切的成就,得之于勤勉;一切的失败,缘之于懈怠;勤勉是成功的最基本条件。作为学校领导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勤勉;作为教师要教育教学中、自身发展中要勤勉,要不断鼓励团队、鼓励自己、鼓励学生追求卓越;作为学生在求学成长中要勤勉,才能有所收获,有所成就。

厚德:源于《易经》。原文为: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;其意为:天地间有形之物,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;地厚则无所不载,一个人的德(君子之德)应象大地那样厚道宽容,装载万物。具体是指重视道德修养和良好品格的形成,具有崇高的品德和完美的人格;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,承担各种社会责任;以此为训,体现沙城中学坚持“育人为本,德育为先”的教育理念。学风的背后是教风,一个良好学风的形成有赖于一个良好的教风,“厚德”二字,意在期望沙城中学教师要忠诚于自己的信仰,执着于所从事的教育事业,诚以修身,以德做事。期望沙城中学学生能够认识到要以高尚的道德立身,形成自尊、自爱、自信、自强、自律的优良品格,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。

明理:“明”即知晓、明白,“理”即道理、事理,“理”字,蕴含丰富,有自然之理、生活之理,是非之理、责任之理、立身处世之理、爱校报国之理等;明理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,学校要勉励学生牢记“学做事先学做人,在学做事中学做人”,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。

文章分享结束,温州沙城中学和温州沙城中学的历史沿革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?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!

同栏目文章
热门TAGS
更多>
热门文章
更多>